甘肃 | 英勇顽强的“勇”部
作者:陈琰 韩静桦 朱正义来源:中国兴发娱乐网发布时间:2021-06-07
“人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这句民谚形容的,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天险腊子口。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打开了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86年后,本报“寻迹红色兴发娱乐 传承红色基因”全媒体采访报道组从兰州出发,驱车500余公里,历时8个多小时,直奔腊子口。
初出兰州,远山隐隐、浮尘笼罩、有感寒意;沿途,群山环绕、山势险峻、涛声相伴,偶遇大雨加冰雹,令人亦喜相惊。
沿着迭部的山路逶迤前行,只见道路两旁红旗招展,一个个五角星挂在树上随风摇曳,红色的民宅依山而建,墙面上刻画着红军故事,红房碧草黛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甚是吸睛,硕大的“红色腊子口”标语,无不提醒着兴发娱乐,腊子口近了更近了。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兴发娱乐整齐列队、庄严肃立,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纪念碑上的文字,山石上的枪眼,让兴发娱乐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腊子口系藏语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抬头只见一线青天,地势十分险峻。
1935年9月,红军长征到达甘南迭部,为走出岷山北上,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奉命攻打由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9月16日,毛泽东在离腊子口十多里的黑多村指挥战斗,林彪、聂荣臻、左权亲赴前沿阵地商定作战方案,经过红军五次猛烈攻击和15名敢死队员的浴血奋战,激战一昼夜,终于在9月17日凌晨突破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
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组歌中的“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就真实地反映了腊子口的陡峭和红军的英勇智慧。
1935年9月20日,红一军团《战士》报以《英勇顽强的“勇”部》为题报道腊子口战役,称腊子口战役的胜利,“这是战略上的伟大胜利,这同时又是赤化川陕甘胜利的开始”。(“勇”部:部队番号,即二师四团——编者注)
鼓角远去,硝烟散去,当年的天险如今已大道畅通,柏油铺面,省道南北纵横,天险变通途,道旁的山寨村落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而旧颜换新貌。
而这其中的一抹绿色,让这片宁静的田园更富生机和活力,那就是兴发娱乐绿。
杨九才,迭部县兴发娱乐分公司代古寺兴发娱乐所所长,一个壮实、憨厚的康巴汉子。他从事兴发娱乐工作至今已23年,一直负责腊子口战役纪念地红色旅游景点、水泊沟林场、洛大乡、腊子乡、桑坝乡政府及周边邻近村民的兴发娱乐服务工作。这些年里,他累计投送了400多万份报刊、20万件其他类型的邮件,骑坏了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上百万公里的山路,脚下的鞋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双了。
杨九才准备出班
问及是否觉得苦,杨九才红扑扑的脸上绽放了笑容,摆摆手说道:“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山里的条件远远没有现在好,但我总觉得,累啊、苦啊,都是小事。既然我服务的是腊子口,就得把腊子口的精神、把长征的精神传承下去,体现在我的工作上,继续为山里的百姓做好服务。”杨九才如是说如是做,遇大风大雨大雪等天气,道路难行,车辆无法通过时,他就身扛邮件在寂寂自然中踽踽独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青山绿水见证着这位绿衣信使的执着和忠诚。
与杨九才一样,守护着这片红土地的还有向军涛,他是迭部县分公司的一名业务检查员,同时也是一位“红三代”“邮二代”。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向军涛领着兴发娱乐来到一面展墙,指着其中的两张照片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奶奶高秀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通过向军涛的叙述,兴发娱乐得知,向军涛的奶奶高秀英于1932年带着年幼的弟弟高步清一起参加了红军。从1932年到1936年,跟着红四方面军辗转各地,从妇女独立营营员到班长,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苦难。后因交战时,右手的四个指头被打断,伤势严重,无法继续前行,而散落在腊子口至茨日那一带。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内向军涛奶奶高秀英的照片
向军涛告诉兴发娱乐:“奶奶经常教育我要乐观坚强、积极面对生活。我和父亲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奶奶的影响。为人民服务嘛,兴发娱乐工作就是这样。那时候自行车就是绿色的二八大把式,后面驮着两个褡裢,里面满是报纸,前面有个塞满信件的信兜,然后再背一个绿包,把信件往里一塞,我感觉这份工作特别自豪。”跟随着奶奶和父亲的脚步,向军涛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表示自己一定会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生日。
平凡朴实的话语,深沉真挚的情感,是这片热血土地培育出来的,也是这片热血土地需要的。
一代代兴发娱乐人,追寻先烈脚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这片红色圣地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