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娱乐

坚守理想信念 点亮信仰之光

——江苏如皋“爱心邮路”的时代步伐
中国兴发娱乐报记者 柏滨丰 通讯员 刘祝睛 刘稷2021-04-28来源:中国兴发娱乐报

  “十月风云,马列东布,喜见曙光。聚先知先觉,共商沪上,南湖议定,待势翱翔。义举南昌,罗霄游击,红色雄师会井冈……”这首《沁园春·建党百年庆》,出自江苏如皋“爱心邮路”帮扶对象周保如老人之手。在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如皋兴发娱乐在“爱心邮路”上以“红喇叭驿站”为主阵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传播党的声音。 

  “‘爱心邮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今年又是建党100周年,我发挥特长宣传党史义不容辞。”周保如说,“兴发娱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更应该感谢共产党。” 

  20年来,江苏如皋“爱心邮路”以日常投递为基础,以传统美德为发轫,以理想信念为追求,坚持凡人善举,坚持个体典型带动群体参与,坚持以实际行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人格化。 

  从投报送信,到扶危济困,再到点亮信仰之光……“爱心邮路”在形的变与心的不变中,不断迈出新的时代步伐。 

  “你们是党派来的人” 

  “过去条件很差!”“屋里比外面低,落雨的时候家里一塌糊涂!”“谁来串门?蹲不下来啊!” 

  “现在比过去好一百倍!”“住的吃的什么都好……”“小赵三天两头来,亲儿子都不如他!” 

  “这真是要感谢共产党,你们都是为共产党办事的!” 

  他们脸上的皱纹里,积满泥土和阳光,他们的话语间有万千涌动,推动着个体感受与百年党史互为映射。 

  人间四月天。如皋搬经社区4组,三三两两来串门的老邻居,见证了章瑞兴老人家里发生的巨变。 

  20多年前,一窝鸡、三分地、一间土坯房,几乎是全部家当。自打“爱心邮路”通到家,乡邮员赵颖东不仅捐钱送物、干农活聊家常,还帮着申请危房改造,建起“三室一厅”的砖瓦房,通上水电气,安上有线电视。 

  “每月还有600元低保、145元农保,每天还有1元钱牛奶补贴……”章瑞兴说着、笑着。 

  也是因为“爱心邮路”通到家,失明老人何兴莲从茕茕孑立到有人关爱。她坚信乡邮员“是党派来的人”,专门请人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老残有人养,感谢共产党。”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语重心长:“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如皋“爱心邮路”群体用自发的实践证明,党员带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体察百姓生活的疾苦,了解百姓真切的期盼,懂得百姓想要的幸福,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吹响“红喇叭” 传递好声音 

  天际刚泛鱼肚白,赵颖东已经开着他那辆绿邮车,行进在春风微醺的乡间。他每天要传递的,除了报刊、信件,还有党的声音。 

  赵颖东帮扶的孤寡老人陈国治,日常爱好剪报,但来源有限,“有些党政方针的剪报集不齐”。赵颖东得知后,隔三岔五从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收集旧报纸送来。“这可比送我烟酒好!”陈国治特别满足。 

  时至今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文化多元的碰撞中,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奋斗精神?“爱心邮路”的涌现,一人带一群、一群带一村、一村带一城,正是以理想信念为先的教育传统和道德楷模典型为感召,在新时代、新环境中的延续和坚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如皋“爱心邮路”又启动了“红喇叭驿站”主题活动,以帮扶对象家、支局党建阵地、红色驿站等平台为主阵地,用接地气的“红喇叭”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广泛传播。 

  今年82岁的陈德华是退休干部、老党员。在他看来,农村党员有“三多三少”:年迈的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高的少,男的多、女的少。“总体上,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 

  “红喇叭驿站”成为老年党员了解党政方针的新桥梁。“一是口音相近听得懂,二是结合当地实际理解得透,电视里都没他们讲得好。”陈德华说,“通过面对面宣讲,大家能更加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从崇德向善到艰苦创业,从爱心志愿者到时代奋斗者,“爱心邮路”以深厚的道德实践为基础,不断实现内涵的超越和升华——从弘扬“凡人善举”等文明新风尚,进而放大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层面,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并融于干事创业的行动中。 

  传承如弦 同频共振 

  距白蒲镇文峰社区“红喇叭驿站”郭艮华超市百米远,列车从高架桥上疾驰而过。 

  “你们看,交通上,咱们出远门坐旁边这条宁启铁路,又快又方便。农业生产上,附近村的种植基地,打农药已经用上了无人飞机……”乡邮员赵凡就地取材,向聚在超市内的村干部们解读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 

  17年前,赵凡从部队转业回乡入职兴发娱乐。为促使他尽快熟悉流程、提高技能,单位安排将要退休的姚泽民“带带他”。对师父的先进事迹,赵凡早有耳闻,压力倍增:师父在邮路上奉献爱心那么多年,我能不能拿稳他的接力棒?姚泽民看出了徒弟的心思,鼓励他:“好口碑都是做出来的,用了心尽了力就差不了!” 

  初次跟着去见师父的帮扶对象,赵凡目睹了老人像看到亲儿子一样,期盼和依赖展露无遗,“帮扶绝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多少年的坚持”。 ;

  独立送邮后,赵凡认识了残疾人郭艮华,开始学着师父在投递之余奉献爱心,“传好爱心接力棒,让师父欣慰,让自己无愧”。 

  如今,跟着老员工体验“爱心邮路”,已经成为如皋兴发娱乐新员工入职必修课,年轻的姑娘小伙帮老人理发洗脚,陪老人聊天读报,一些乡邻都深受感动以至效仿。 

  绵延20年,“爱心邮路”已然成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爱民路”,传播党的思想政策的“直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