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田田,白鹭翩翩。仲夏时节,梅雨初歇的洪泽湖上,被当地渔民称为“大湖鸿雁”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兴发娱乐支局的投递员唐真亚驾着邮艇四处奔忙……
生态是底色,富民是根本。
唐真亚送邮的20多年,是亲历湖区生态持续向好的峥嵘岁月,也是兴发娱乐人帮助渔民“挪穷窝”“摘穷帽”的一个缩影。
曾经“随风飘荡” 如今“安心定居”
“船上条件再好,能有岸上好?”“18岁以下补钱,60岁以上发退休金,大于18岁不满60岁的,政府代缴养老保险。”6月18日清早,迎着上涨一尺多深的湍急湖水,唐真亚驾艇赶到新滩村。作为该村党支部监督组成员之一,他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向渔民们宣传“上岸定居”政策。
1964年,唐真亚出生于洪泽湖畔。渔民们漂泊的滋味,他感受深切。
篓,用绳子拴在腰上;娃,用绳子拴在船上;船,用绳子拴在岸上……过去,渔民们世代捕鱼,日常走动就光着个脚,住家船多是小舢板,无法通电,晚上只能点个煤油灯。
“后来国家花了几百万元,专门架线送电到湖心滩头。再后来又设了转播站,通了电话。打了深井,通了自来水……现在,还通了宽带。”湖区的变化,唐真亚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住家船也从小舢板变成了大吨位水泥船:客厅有地板、沙发、彩电;卧室有席梦思,厨房有冰箱、煤气灶;卫生间有马桶、淋浴房……
世上三种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以前撑船送邮,唐真亚没少受罪。夏季晴天,偌大的湖面无荫可躲,当空烈日很快灼红皮肤。冬季,空旷湖面比岸上冷得多,下雨天没遮没挡,冷雨打在脸上生疼,水溅上船板很快结成冰。送一趟邮件,船成了冰船,人成了冰人。
如今,兴发娱乐服务的工具从摇桨的小舢板变成了铁皮的机动船,最近又升级成快艇。兴发娱乐服务的便利性也在不断提升。
以往,渔民们缴费、取款得到镇上,出湖一趟至少要花30多元油费和半天时间。经唐真亚多次考察、协调,新淮村在渔船上建起了“水上兴发娱乐便民服务站”,提供电费、电话费代缴,提取新农保,小额现金取款,平常信件代收代投,邮票和邮品代售,日常用品代销等服务,被渔民们称为“最惠民的实事”。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关心渔民群体,从防汛、生态等多个角度出发,力求保障渔民生活。“渔家花园就是老子山镇安置上岸渔民的小区,先期安置了2000多户,每户补贴34平方米。”唐真亚说。今年以来,又有不少渔民打破世代生活在湖上的习惯,拿着补偿款“洗脚上岸”。
其中就有70多岁的朱德存。以前,朱老汉每次到岸上赶个集还得搭别人的船。如今上岸定居的他拿着退休金,在老年活动中心跟老朋友下棋、聊天,老有所乐得直感叹“我怎么不早点儿上岸”。
曾经“世代捕鱼” 如今“自主创收”
“螃蟹再过半个月就赶紧往外销,防止今年行情不好。”电话里,唐真亚提醒他一直帮扶的养殖户何广来。放下电话,他又寻思着,要不要开个抖音账号帮着带带货。
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上交通受阻,何广来没能像往年那样外出选购蟹苗。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送邮的唐真亚帮忙上网搜索蟹苗售卖信息,并联系卖家将蟹苗送至码头,自己再用邮艇接驳。如今蟹苗即将成熟,唐真亚又操起了心。
为帮渔民科学养殖,他曾先后为新滩村“渔家书屋”购置千册科学养殖图书,并邀请渔业技术人员定期向养殖户传授技术。
“我是读了老唐买的技术书脱贫的,现在我要把学到的技术免费传授给大家。”何广来是书屋最直接的受益者,不仅走上了致富路,还成了村上的养殖技术指导员。
在洪泽湖上来来去去,唐真亚不仅是邮递员,还是采购员、送货员、信息员。种植养殖抑或水产销售,只要能帮渔民致富,他都愿意出力。
岁月变迁,靠水吃水随之而变,兴发娱乐服务也随之而变:以前主要送信送报,顺便帮渔民们捎带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用品,现在主要送电商包裹和致富信息。
获悉渔民增收不明显,唐真亚就手把手教他们上网搜索市场信息、寻找销售新出路;在“水上兴发娱乐便民服务站”设了代投点,引导渔民上网宣传和销售芡实、莲子、藕粉等特色产品,并将包裹从湖区带回支局,节约渔民来往的费用和时间。
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围绕“渔民上岸、上好岸”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帮助渔民“挪穷窝”“摘穷帽”,不仅暖了民心,更让渔民们看到了乐业的希望。
唐真亚又开始想方设法让渔民吃上“旅游饭”。经他牵线搭桥,县旅游局与新滩村合建的“渔家游综合服务中心”于2016年正式亮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风光、品尝湖鲜。“我当年就接待了游客2000多人,挣了10多万元。”渔民闫成春说:“老唐帮兴发娱乐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以前靠天吃饭,捞啥吃啥,剩下的卖了换钱,现在上岸啥都干。”渔民朱德好上岸定居后,运营一家“德好”农家乐餐馆,还经营了100多亩鱼塘,年收入近50万元。“岸上活动范围大,够我折腾!”
曾经“渴求文化” 如今“文明创建”
“不仅物质上丰富,还要有美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谈及小康生活,唐真亚这么理解。
过去生活清苦,渔民们都巴望着孩子学文化改变命运。然而,在居无定所的洪泽湖,上学并不容易。船舱作校舍,空间有限。孩子们窝在小矮凳上听课,日积月累,弓腰驼背罗圈腿。冬季,湖面冻结,即便套着笨重的棉袄棉裤,腰间紧扎晒干的蒲草,仍冻得直哆嗦。
这些,唐真亚最清楚。当投递员之前,他做过16年代课老师,直至学校从船头迁到滩涂,最后又被撤并。适逢镇上邮局招投递员。他觉得投递员每天把信件和报刊送到千家万户,和教师一样都在传播文化,于是接下了这份活。
孩子是渔民全家的希望,也是洪泽湖的未来。每次送录取通知书,他最开心,也最用心。
有次他给一名高考生送录取通知书,途中突遭暴风雨。历经3个多小时周折,他一上岸就瘫倒在地,半天没爬起来。令他欣慰的是,那封通知书让渔家姑娘变成了城市白领。“孩子有了文化走上社会,社会就会更和谐。”
2017年5月进邮局工作的丁后龙是“90后”,也是唐真亚的徒弟。他在送一件录取通知书时,费了不少劲儿才联系上考生的一名非直系亲属签收。可当他挺高兴地跟师傅说了这事儿后,唐真亚却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到考生家里,直到确认考生本人拿到了通知书才放了心。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丁后龙慢慢意识到录取通知书投递的重要性。
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唐真亚在投递之余经常开展“船头党课”。近两年,针对老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情况,他从大家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着大家学党章、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先后为湖区9个党支部、100多名党员宣讲和组织活动20多场。
在湖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倡议全镇捐赠衣物给西藏贫困家庭,将劳模慰问金捐给“老子乡土文化研究会”,自费订阅《老年周报》《健康时报》《银潮》赠送给孤寡老人……2019年9月,唐真亚众望所归,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在他的身体力行和广泛宣传下,小镇居民纷纷加入“文明创建”行列:创业致富的渔民出钱资助在外读书的大学生,习惯随手扔垃圾的渔民学会了垃圾分类,大爷大妈们迷上了去“道德讲堂”听如何教育孩子、善待老人……
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驾艇飞驰在洪泽湖上,迎着仲夏的风,在唐真亚心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就是眼前的家乡、送邮的湖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