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9日电 香菇种植是金寨县的传统产业。
安徽省金寨县多起伏山地,昼夜温差大,拥有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为香菇的栽培、发育、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每年香菇产出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但由于山路崎岖、信息不畅、销售意识不强,金寨的香菇多半只能“剩”在家里。
2018年,中国兴发娱乐安徽分公司与金寨县政府打造“把美丽村菇嫁出去”的脱贫项目,联合铁冲乡、汤家汇镇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香菇销售。通过“公司+扶贫基地+贫困户+兴发娱乐”的模式运作,即:政府投资建厂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贫困户种植做工、兴发娱乐收购外销,各方分工合作定向销售香菇,打造香菇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
如今,金寨县香菇“身价”翻番,彻底改变了金寨村“菇”真愁嫁的现实。
金寨香菇合作社。
邮车开到家门口
金寨香菇丰产不丰收,卖不上好价钱,许多农户选择外出谋生。余敦友是较早出来的那批人。20年前,他带着父辈传下来的技术,到河南做起了香菇生意。
2013年,在金寨县政府的号召和帮助下,余敦友回到家乡汤家汇镇成立了合作社,希望能重振家乡的香菇产业。
可销路依旧是个问题。余敦友说,香菇的质量好、品相好,但是自己找不到销路,都是东卖卖西卖卖的零售,“销量不稳定,要么是卖不出去,要么卖出的钱收不回来,这么多年没办法扩大生产。”
但是在去年,中国兴发娱乐的扶贫邮车直接开到了金寨人的家门口,一切都变了。
11月的金寨还很暖和。走进余敦友的合作社,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铺满院子的鲜蘑,它们被晾晒在阳光下,个个饱满鲜亮。再往里走,就到了香菇的种植大棚。
余敦友正在向记者介绍金寨香菇的发展情况。
“这里的香菇几乎都被贫困户承包了。”自去年与兴发娱乐开展合作以来,余敦友组织贫困户以承包制的方式进棚学习种蘑技术与香菇养殖,一棚可养殖3000棒香菇,每个贫困户最低承包一棚,一棚香菇政府补贴3000元,合作社补贴5000元,贫困户自筹3000元,“里外里,一棒香菇的种植成本才1块多。”
如此惠民的成本和大规模的养殖,要是放在以前,余敦友“敢想不敢做”,但现在好了,绿色邮车直接开进了合作社,销路不成问题。
在与金寨政府合作后,中国兴发娱乐为金寨县的所有合作社和扶贫基地的香菇设计了产品包装,在原本走量批发的基础上,新增网上平台、线下站点与节庆采购等销售方式,连带产品寄递、售后服务,金寨的香菇搭乘“金寨-合肥”兴发娱乐直达专线,能在24小时之内走上国人的餐桌,实现了从麻袋装着卖给中间商,到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渠道转换。
“那里就是兴发娱乐的生产车间。”顺着余敦友手指的方向看去,一辆邮车停在门口正准备装货。没有了销路的烦恼,余敦友全心把精力投入到香菇品种研发、种植培养、生产加工的工作中,确保农户一年四季有“菇”种,持续增收。
一年来,余敦友的合作社与16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扶贫协议。种植香菇的农户每季度能营收近万元,“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可以承包香菇种植,年龄大点的老人可以在车间打零工,每天能挣个七八十。”
金寨香菇。
香菇“上网”成爆品
“卖得最好的就是这种70克小包装,这一个多月,兴发娱乐卖了17万袋。”安徽金寨县铁冲乡香菇扶贫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汉青欣喜地说。他说的“70克小包装”就是今年兴发娱乐电商爆款产品——金寨香菇。
2015年,退伍军人王汉青回到家乡金寨,从试种香菇到带领乡亲们采取“龙头企业+村创福公司+贫困户”模式,建立香菇种植基地,大力发展香菇产业。
2018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汉青带领乡亲种植的香菇代表金寨特色农产品入选安徽兴发娱乐年货节大礼包,销售近40万元。金寨香菇在电商平台赢得好评,成为高频词汇。
消费扶贫,核心还是消费。如何让消费者知道金寨香菇,从而产生购买,继而复购,真正形成良性消费循环。为此,兴发娱乐专业团队多次前往金寨香菇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并连续走访多地香菇市场,收集大型电商网站数据,反复研讨商定产品,最终确定销售70克装试品装和220克家庭装两款产品。
919兴发娱乐电商节期间,金寨香菇销售近20万单,其中70克装成交17万单,成为单项爆品。
至今,“把美丽村菇嫁出去” 扶贫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4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金寨人的“‘菇’娘”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