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娱乐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提升农村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来源:中国兴发娱乐网 发布时间:2019-03-25 

  罗霞指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提出要“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村物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其他农村经济活动提供了运输、配送、加工、仓储等基础服务保障,是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工业品下乡的重要通道,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目前农村物流在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物流体系、人才支撑等方面存在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匹配不充分等问题。

  罗霞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健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机制的同时,做好物流包装、仓储、运输车辆、冷链等配套基础设备配置,建设一批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要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及时采集、整理、分析农村物流有关信息,实现农产品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和物流供应链快速匹配,应对农村物流规模不够、较为分散、农产品供需匹配失衡等问题,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加强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供应链智能化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发展具有协同效应的农村物流供应链公共平台,实现农产品信息数据的正向追踪和逆向溯源,为农产品的生产、检测、周转、销售、品控、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探索建立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物流体系。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结合当地农产品特点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消费品、工业品下乡方面,加快培育农村物流市场的运营主体,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共同配送模式;重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投递作业流程,合理引入补贴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点结构,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农家店等当地居民比较熟悉的地点灵活设立物流网点;四是加强农村物流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企联合、校地合作等方式,制定合理的培养发展方案,定向培养农村物流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物流技能培训体系,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和案例教学库,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空间,提升培训水平。